將“會稽”理解為會計的原因是什么?
“會稽”即“會計稽核”之意,故此詞是大禹發明,并且流傳下來的。
紹興的會稽山,原來叫做茅山,因為大禹當初召集了全國的諸侯來,“大會計,爵有德,封有功”,禹會后病死而葬于此,為紀念大禹的功績,諸侯“更名茅山曰會稽,會稽者,會計也”。
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。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,會稽即會計之意。《史記》記載了西漢時流行的說法:“或言禹會諸侯江南,計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會稽。會稽者,會計也”。
會稽因紹興會稽山得名。癸未,八歲,即公元前2198年,大禹大會諸侯于此。
最早對會計的書面描述是什么?
1、最早的會計人員叫司會,后來的朝代多稱為“度支”,這個官職不但具有現代會計的功能,而且還很開展預測、決策、控制和分析,很是超時代,呵呵。
2、我國會計一詞最早產生于西周時期。早期的會計一般僅指記數和報數,主要目的是為了對物、錢收支狀況進行記錄和計算,并不涉及財產的保管。
3、最初的會計只是作為生產職能的附帶部分,然后經歷了古代會計,近代會計,和現代會計三個發展階段。 從另外一方面來說,人類要生存,社會要發展,就要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。
4、“會計”兩字的連用,形成專有名詞,其含義在西周有關的典章制度中體現出來,最早見于《周禮》。《周禮》中把主管會計的官員稱為“司會”,會計的功能在書中有詳盡的闡述。
會計和會稽有何異同之處?
1、理解為“會稽”就是會計,會稽產生就是會計產生,理由為司馬遷解“會稽者,會計也。”以上觀點多有欠缺之處。要想知道禹會諸侯于會稽真正目的,應尊重歷史,正確理解稽的含義。
2、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。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,會稽即會計之意。《史記》記載了西漢時流行的說法:“或言禹會諸侯江南,計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會稽。會稽者,會計也”。
3、會稽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山名。在浙江曹娥江、浦陽江之間,主峰在紹興東南。相傳夏禹至苗山大會諸侯,計功封爵,始名會稽。一個是古郡名。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始置會稽郡,郡治在今江蘇蘇州。
4、“會稽”即“會計稽核”之意,故此詞是大禹發明,并且流傳下來的。
5、而這個“會稽”便是今天 “會計”的起源。接下來又有人發展了這一傳說,他們把大禹王召開的這次會議,說成是“我國歷史上第一次主計會議”。
會稽是什么意思?
山名。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。相傳夏禹大會諸侯于此計功,故名。一名防山,又名茅山。郡名。秦置,今江蘇省東部及浙江省西部地。會稽的漢語拼音是:kuài jī。會稽的造句如下: 天下風光數會稽,靈汜橋前百里鏡。
會稽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山名。在浙江曹娥江、浦陽江之間,主峰在紹興東南。相傳夏禹至苗山大會諸侯,計功封爵,始名會稽。一個是古郡名。秦始皇二十五年(前222)始置會稽郡,郡治在今江蘇蘇州。
會稽_百度漢語 [釋義] 山名。在 浙江省 紹興縣 東南。相傳 夏禹 大會諸侯于此計功,故名。
會稽,今浙江紹興。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。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,會稽即會計之意。秦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在原吳、越地置會稽郡,治所在吳縣(今江蘇蘇州),轄境包括有江南、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。
會計指的是哪個歷史人物
1、毛伯林(1926年3月—2018年年8月3日),男,1926年3月生,四川樂山人,中共黨員、民建成員。1947年9月入成華大學(現西南財經大學)會計系學習。
2、麥金西 美國會計學者 被譽為美國管理會計的創始人 著作《預算控制論》(Budgetary control)《管理會計》(ManagerialAccounting)1922年,麥金西出版了美國第一部系統論述預算控制的著作《預算控制論》,全面介紹預算控制的理論。
3、并且當時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“司會”,它是進行一系列稅務的掌管者。是會計當中的最高長官,對于賬本和數字以及戶籍,公文等文件當中,司會主要進行對各個班級的考察和聽取會計報告。
4、學習會計專業必須知道的名人有:國內:潘序倫:被譽為“中國現代會計之父”,本碩畢業于哈佛大學,博士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。創建了事務所、學校、出版社“三位一體”的立信會計事業。
楚國時的會稽在今天的哪個地方?
會稽是現在的浙江紹興。會稽是現在的浙江紹興。會稽是中國古代郡名,位于長江下游江南一帶。于公元前222年設郡(秦朝置)。郡治在吳縣(今江蘇省蘇州城區),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、越國故地。
楚國時的會稽在今天的浙江紹興。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。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,會稽即會計之意。《史記》記載了西漢時流行的說法:“或言禹會諸侯江南,計功而崩,因葬焉,命曰會稽。會稽者,會計也”。
會稽,今浙江紹興。會稽郡因會稽山得名。相傳夏禹時即有會稽山之名,會稽即會計之意。秦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在原吳、越地置會稽郡,治所在吳縣(今江蘇蘇州),轄境包括有江南、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。
古時候的“會稽”是指現在的浙江紹興。會稽郡(會,拼音:kuài,讀若快 ),中國古代郡名,位于長江下游江南一帶。秦朝置,郡治在吳縣(今江蘇蘇州城區),轄春秋時長江以南的吳國、越國故地。



還沒有評論,來說兩句吧...